白石一瞥:旅游胜地+房地产置业新热点
白石的传说
无论从人口上说 ,还是从地域上说 ,白石都是大温地区最小的城市 ,以至于我在提到她时 ,用的都是“白石镇”而不是“白石市” 。其实人家的大名还真就是叫白石市(City of White Rock) 。不过“白石市”这三个字在中文里读着有点绕嘴 ,不响亮 ,反不如“白石镇”好听 。再者说 ,我认为“小镇”这个词 ,也更容易调动起大家对这个风景画片儿似的海边小城的美好想象 。
白石镇的海岸边 ,有一块巨大白色砾石 ,“白石”这个名字就是打这儿来的 。关于这块大白石头 ,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但凡是与爱情有关的 ,似乎一定要加上“美丽”二字) ,大意是说很久以前 ,一位打鱼的印第安小伙儿 ,与本海域龙王爷的闺女私订了终身 。而这位“洋龙王”呢 ,竟也是个顽固透顶的老封建 ,坚决要拆散这对苦命鸳鸯 。小伙儿和龙女迫不得已 ,就上演了一出加拿大版的“天仙配”两人私奔了 。当时小伙儿从海里捞起了这块大白石头 ,对龙女说:我把这块石头扔到岸上去 ,石头落在哪儿 ,咱就在哪儿建立家园 。结果呢 ,石头落在了现在白石镇前面的海岸上 ,所以这么说起来 ,这对加拿大版的“董永和七仙女”应该算是白石镇的第一代居民了 。
我看过一本书 ,据写书那家伙披露 ,小镇因之得名的那块大白石头之所以看上去那么白 ,是因为镇里派人用白漆整个给漆了一遍要不然那就是一块普普通通的石头 。闲着没事儿揭这种秘 ,其实挺招人恨的本来挺美丽一传说 ,让他把窗户纸这么一捅 ,变成镇政府的一“面子工程”了 ,多煞风景 !
大温地区的“阳光海岸”
其实真正导致白石镇诞生的 ,是一个很“阳光”的原因 。
温哥华万般皆好 ,但有一毛病:阴郁多雨 。长期生活在这种天气下 ,人容易抑郁 。温哥华有多少得抑郁症的 ,我没考证过 ,不过我曾去过欧洲的维也纳 ,那也是一个在世界宜居城市评比中排名很高的城市 ,唯一的缺点就是多雨 ,除了造就了一批气质阴郁的音乐家外 ,也培养出了世界上最多的抑郁症患者 。所以每逢阳光明媚的天气 ,维也纳市里绿茵茵的草坪 ,就被白花花的人肉盖满了……可见 ,阳光对生活在温哥华、维也纳这些城市里的人来说 ,绝对算得上是一种“稀缺资源” 。
这样一来 ,白石小镇就应运而生了 。
据统计 ,白石的降雨量仅为温哥华市的一半 ,这里与同在Boundary湾的措瓦森(Tsawwassen)并为大温年平均日照天数最多的地区 ,有“阳光海岸”的美誉 。这么一个阳光明媚、景色怡人的好地方 ,离市区又不远 ,不打造成度假村那简直就是暴殄天物 。
就这么着 ,白石镇作为温哥华的海边度假村 ,于1890年代开始建立并逐步发展起来 。120年过去了 ,在喷气式客机跟公共巴士一样方便的今天 ,温哥华人的阳光度假地 ,早已延伸到了几千公里外的墨西哥和加勒比 ,而家门口曾经的度假村 ,如今已经变成了本地一座宜居小镇 。
白石镇延海岸线狭长分布 ,东西北三面被南素里合围 。镇子里最有情调的地方就是海边近5公里长的Marine街 ,这条海滨观光路的北侧排列着一家家的古董店、餐厅和街边咖啡座 ,路南侧是宽阔的草坪和供游人休息、烧烤野餐的桌椅 ,再过去就是沙滩和浅浅的海水 。
如果说南方的海滨一定要搭配上椰子树才有热带风情的话 ,那么一条长长的栈桥就是北方海滨最好的装饰 。Marine街的东段 ,就有这么一条长达460米的栈桥 ,从岸边一直延伸到海上 。栈桥建于1914年 ,在大温这地方 ,就算得上是“文物古迹”了 ,这里也是游人最喜欢来的地方 ,是白石镇当之无愧的地标 。
Marine街的上面 ,是地势陡峭的Lower Town 。如果是开车来白石 ,走到这一区域 ,顿觉地势骤然变陡 ,路径急转急下 ,令人既感紧张、又觉有趣 。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菲律宾房产网”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 ,版权均归有路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已授权使用的转载需注明出处 。违反上述声明者 ,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不构成投资建议 ,也不代表有路赞同其观点 。
